官方APP
首页 > 通知公告 > 行业资讯

[2016-01-14]

南方人如何说好普通话?

  普通话推广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半个世纪多,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每天都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,当下兴起的国学热,弘扬汉文化热潮等等都是对我国语言文字的推崇和喜爱,还带动了普通话的学习热潮,在我国行政部门、企事业单位或服务阶层都已经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。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赵老师指出,由于我国地域辽阔,民族众多,地区语言特点明显,与国家规范的普通话还有很大差距。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南方大部分地区极为常见,“川普”“广普”等现象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,那么,像四川、湖南、广东等地的南方人,如何在普通话全民普及的今天,真正学好普通话呢?有的人觉得南方人剩下来接触的语言就与普通话有多不同,学习普通话难度太大,也不可能真正掌握普通话。对于这种想法的人,赵老师用多年的普通话教育培训经验回答你:南方人也能学好普通话。只要找到正确的学习规律,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,南方人是能学好普通话的。

  仔细分析 掌握规律

  南方人说普通话,最难以掌握的发音就是平翘舌音、前后鼻音、边鼻音。因为南方人的发音习惯,字音基本上都是平舌音,前鼻音,要发出翘舌音需要可以卷起舌头,很多人觉得这样太别扭,而且发出的音也不是正常的翘舌音。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习者没有找到普通话的语音规律,如果能掌握了规律,记清楚了普通话的正确读音,再发这种音也就不是难事了。

  首先,形声字在汉字造字的四大手法中,子数量是最多的。我们在认读汉字时,根据形声字”形旁表意、声旁读音“的规律,就可以掌握一般的汉字读音。如: “正”字

  (zheng),记住其中的卷舌音“zh“和后鼻音“eng”就能将它的音读准确了。发”zheng“音的字还有很多,如:证、政、症、征等,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规律,就是”卷舌音“和”后鼻音“相结合。又如:“青”字,我们只须记住它读音的一个因素,后鼻音“ing”。由此,我们也可以掌握一个规律,凡是和“青”字有关的字都具备后鼻音这个因素。如:请、清、情、晴、氰、圊、蜻、箐、鲭、(以上是声母为q的字);静、精、睛、靖、菁、婧、腈、靓(以上是声母为j的字)。尽管这17个字声母有所不同,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韵母“ing”。所以,我们可以根据“青”的读音不假思索地判断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。

  除了根据形声字字形掌握翘舌和后鼻音之外,还可以根据汉子偏旁左右不同的位置来判断字的正确读音。如:“且”字。在他左边加上偏旁,如:组、阻、租、祖、诅、俎,这些字的声母都是平舌音(z),如果在“且”字的右边或两边同时加上偏旁,此时新组成的汉子读音就变成了卷舌音。如:“助”(声母zh)、

  “锄(声母ch)”。

  这两种掌握普通话正确读音的规律,是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最容易用到的,也是对南方人掌握普通话读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。只需掌握这种规律,然后再碰到其他字时以次类推、举一反三,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大量的普通话正确读音。

  反复练习 找准方法

  在掌握普通话的读音规律的前提下,要想真正将普通话脱口而出,离不开科学的练习方法进行巩固。

  一开始需要多读、多说。刚开始讲普通话肯定会有一些不习惯,容易出错,但要明白干什么事情都有一个由浅到深、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普通话学习也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。多读,即是要求在日常生活中,多朗读一些报纸、杂志、书籍的文章,即使朗读环境不允许,也要用普通话默读出来。除此之外,在大街上看到广告牌或者宣传标语时,也可以朗读上面的文字,主要是为了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。对于南方人而言,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说普通话,其实是很难做到的,受到客观环境和主观方言的影响,但想要学好普通话,必须下定决心克服这些困难。

  除了多读、多说之外,还需要多听、多练。现在数字产品多,收听新闻节目的渠道也很广,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收听到广播、电视的播音员、主持人的播报,这种方式对纠正我们自己的发音,学习别人标准的发音极大帮助。之前我们提到过,南方人的发音和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平、翘舌音(zh—z、

  ch— c、 sh—s );边、鼻音(l—n);部分前、后鼻音(in—ing

  ;en—eng)等三个方面,这三个方面也是南方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。要克服这些难点,就必须加强口腔和咬字器官的训练,有针对性的加强绕口令的练习。只

  要多练,这些难点并不难克服。

  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赵老师还指出,南方人想学好普通话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只要打好了基础,按照科学的训练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,一段时间后,将普通话脱口而出也会成为现实。所以,在学习过程中切忌盲目性,要有目标、有计划地进行,如果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,以后就很难改过来,最终会影响普通话的发音。